
9月5日下午,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隆重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主題報告會。學校黨委書記、副校長朱迪儉,以及學校各部門負責人、教職工代表、學生黨員以及2020級本科學生參加活動。

講座現場,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龐紹堂教授正式受聘為學校客座教授。朱迪儉書記為龐教授頒發聘書。
聘任儀式之后,龐紹堂教授作專題報告。龐教授圍繞東北抗戰、正面戰場、敵后戰場以及中國抗戰中的盟軍四個方面詳細展開,史料充分,數據詳實,向與會師生講述了中國人民浴血奮戰、英勇斗爭14載的偉大反侵略史。
在第一部分關于東北抗戰的講述中,龐紹堂教授把其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日本入侵后頭兩年東北民眾抗日自衛軍(東北人民抗日義勇軍)自發抗戰階段。這一階段的東北有10多支或20多支抗日隊伍,稱號也各自不同。由于沒有強有力的組織,很多被日軍各個擊破。另一方面,日軍收買東北高層扶植偽滿洲國也瓦解了抗日隊伍,所以這段時間抗戰最終以失敗告終。二是中共領導下東北抗聯抗戰。這一時期最多時有11個軍,其中第1-7軍均由中共直接組織領導,戰斗力明顯增強但由于無后方作戰,東北抗聯最終也以失敗告終。“東北抗聯是打的最悲壯、最頑強也是最心酸的隊伍”,龐教授在談到東北抗戰時如是說。1931年,日軍制造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面對民族危難,東北人民組成東北民眾抗日自衛軍,頑強抵抗,不斷出擊,對抗日戰爭勝利作出杰出貢獻。龐教授轉引日本負責解剖楊靖宇將軍的軍醫所言:“只要中國有楊靖宇將軍這樣的小小比例,日本想征服中國是完全不可能的。”

在第二部分,龐教授以戰略退卻、戰略相持及戰略反攻三個階段為時間軸,詳細介紹了正面戰場上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重要戰役,描述了戰場上愛國將領“成功的把握不敢有,成仁的決心一定有”的大無畏精神,并佐以詳實的數據充分肯定了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的作用。與此同時龐教授引用蔣經國在評論電影《血戰臺兒莊》時說的話明確指出,在此時期蔣介石態度非常鮮明,其一是攘外必先安內,消滅紅軍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其二蔣介石抗日的態度也是明確的。
在第三部分談到敵后戰場時,龐教授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開辟19塊敵后抗日根據地,向全世界宣告了“淪陷區并未淪陷”。中國共產黨人明知其難而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精神。八路軍、新四軍英勇奮戰,凝聚起救亡圖存的磅礴力量。這些都說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的論斷是完全正確的。與此同時,他特別強調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都非常重要,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中華兒女同仇敵愾,抵御外侮不容置疑。任何只承認一個戰場的作用而否定另一個戰場的作用都不是實事求是的。他號召同學們務必牢記任何否定一方的說法都屬于非常錯誤的言論。
在第四部分談到中國抗戰中的盟軍時,龐教授逐層解析了援助中國的國家及其背后的原因,介紹了蘇聯、美國及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國家給與中國的幫助,解密了蘇聯志愿航空隊、美國“飛虎隊”的組成背景,講述了他們雷霆出擊,血捍長空,給敵人以沉重打擊,給人民以巨大鼓舞的光榮事跡。龐教授強調講抗戰一定要把盟軍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援助講清楚,那么多盟軍來到中國,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既說明中國戰場的重要性,又表明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抗日戰爭具有鮮明的國際性。
講座最后,龐教授明確定義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乃“中華民族的鳳凰涅槃”,它結束了自近代以來中國每況愈下的趨勢,中華民族由此艱難崛起,并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走向偉大復興。
龐教授講座內容豐富、邏輯架構清晰、語言風趣幽默,贏得在場老師和學生們陣陣掌聲。在場師生紛紛表示歷史證明中國人民有能力有信心開啟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偉大篇章,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也必將取得最終勝利。身處其中的深北莫人一定勇擔時代使命,奮勇前進,努力開創輝煌未來,奮力書寫新時代的華美篇章!
學習心得:
2019級碩士研究生黨員 胥勵梅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我們更應銘記抗戰英烈的偉大犧牲與貢獻。中國的未來,需吾輩自強。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也是一部絕好的愛國主義教科書。歷史不容忘記。只有真正了解并牢記中華民族百年屈辱的歷史,才能深刻了解并牢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性。我作為新時代青年黨員,更應該自強自立,努力拼搏,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2019級碩士研究生黨員 林可雯
有幸聆聽龐教授關于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的講座,感悟頗豐!龐教授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抗日戰爭歷史,使我更加了解了抗日戰場的艱苦慘烈,軍官士兵的英勇奉獻,中國人民的愛國精神。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龐教授講到楊靖宇將軍在東北抗聯戰爭中英勇犧牲,被解剖后發現肚子里只剩下一些草根所引起的日本軍醫的震撼。通過這次講座,我深刻體會到:我們應該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2020級本科新生臧嘉祎
通過本次講座,我了解到抗日戰爭的勝利依靠的不僅是中華兒女不懈的努力,還有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同仇敵愾。75年前的至暗浩劫,無數的先輩用血淚與生命詮釋了窮兵黷武和強權獨霸只能帶領人類走向黑暗。如今的中國山河無恙,在新時代開放包容的背景下,特別是身處中俄第一所合作辦學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我們更應該懂得和平的珍貴,更應明白合作共贏的意義。正如《聯合國憲章》開篇所言:“我們聯合國各國人民決心使后代免除戰爭的浩劫”,唯有團結合作,才能永葆和平。吾輩當自強,惟其如此,才是大有可為作為。
2020級本科新生扈航溢
學習了龐教授激情飽滿的主題報告后,我對曾在抗日戰爭中拋頭顱灑熱血的前輩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對祖國的日益強盛感到驕傲!《后漢書》有言:“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圣明。”多難多舛方可造就強國,強國造就強黨,而強黨成就今日之輝煌。正如王國維之語,玉經磨終成器,劍拔陳埋自倚天。我堅信,中華民族英勇奮戰的熱血精神將會鼓勵我們——嶄新的一代,勇往直前!
2020級本科生輔導員 楊昳晗
9月5日下午,有幸聆聽龐紹堂教授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主題報告會。龐教授把抗戰的歷史凝練,用通俗且生動的語言為我們講訴這一偉大勝利背后的艱難歲月。通過此次報告會,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中國人民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重要的歷史貢獻。牢記歷史,勿忘國恥!作為大學生輔導員,我們定會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激發學生們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為祖國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不懈奮斗!
2020級本科生輔導員 唐瑀臨
從七七事變到芷江受降,從敵后戰場到正面戰場,龐紹堂教授用四個多小時的時間為我們梳理出了一條抗戰歷史的清晰脈絡。一杯茶,一把椅,龐教授全程沒有看任何資料,將每一段歷史都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腦子里,并向我們娓娓道來。雖然沒有任何圖片和背景資料,但在他的講解中,我們仿佛置身于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看到了無數英雄兒女浴血前行。七十五載歲月不能磨滅歷史的印記,屈辱艱辛的歷史不斷鞭策今人向前,作為新時代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要繼續傳承時代的火把,將抗戰中可歌可泣的英雄精神傳遞給學生,讓他們在和平歲月中也不忘以史為鑒,努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