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 53 個世界環境日暨中國第 9 個環境日來臨之際,為積極響應 “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的主題號召,切實增強化學系學生的環保意識,并深化學科知識與企業實踐的融合,2024 年 6 月 1 日,我校化學系中方主任張東翔教授率隊走訪深圳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鹽田水質凈化廠,與該廠廠長朱燎原展開深度座談交流。化學系邵會波教授、輔導員郝舒婷及學生代表共同參與此次活動,開啟了一場知識與實踐交織的環保探索之旅。
鹽田水質凈化廠坐落于鹽田港畔,其污水收集涵蓋沙頭角、鹽田、大梅沙片區,服務面積達 65.56 平方公里,為約 30 萬人口的生活污水凈化提供堅實保障。作為深圳市首個大規模中水回用項目的踐行者,該廠每年節省自來水約 40 萬噸,在推動鹽田區榮獲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進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同時,作為第二批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其在環保知識傳播與公眾環保意識提升方面占據重要地位,成為環保教育的前沿陣地。
交流座談會現場氣氛熱烈。朱廠長率先致歡迎辭,并詳細介紹了鹽田水質凈化廠的整體架構與污水收集處理工藝。從污水的源頭收集到復雜的處理流程,再到中水回用的創新實踐,朱廠長的講解為師生們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污水凈化藍圖。張東翔教授則從學校的歷史沿革、化學系的學科建設成績、師資力量及先進的實驗設備等方面進行全面介紹,展示了學校化學系在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方面的實力。雙方就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學生實習就業渠道拓展、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構建及產教深度融合路徑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研討。張教授著重指出,此次走訪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契機,期待雙方在科技成果轉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等關鍵領域緊密對接,精準探尋合作契合點,助力學生開闊視野、提升實踐能力,實現校園學習與職場實踐的無縫銜接,為環保產業培育高素質專業人才。


在污水處理流程展示環節,從污水格柵過濾的物理攔截,到沉砂池的重力沉降,再到預曝氣及 A2O 法、BAF 法等生物化學處理工藝對有機物、氨氮、磷等污染物的深度凈化,直至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后的達標排放,一系列嚴謹有序的處理步驟彰顯了現代污水處理技術的科學性與高效性。化學系師生隨后實地參觀了企業中控室、沉沙池、生物池、曝氣池等核心污水處理設施。朱廠長的專業講解與現場演示,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實驗室微觀研究與實際工業處理的差異,深化了對污水處理實際操作的認知。



參觀結束后的交流環節,同學們踴躍提問,朱廠長一一耐心解答。邵會波教授結合現場的實時檢測系統,強調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學科知識在水質凈化過程中的關鍵應用,鼓勵同學們突破書本局限,積極投身實踐,將化學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環保實踐。
此次走訪活動在學生中引發熱烈反響。2022 級化學系劉程亮同學感慨道:“通過與工作人員的交流,深刻認識到污水處理廠對城市生態的關鍵作用,其每日處理的大量污水若處理不善將引發嚴重海洋污染。此次參觀極大提升了我對污水處理及環保事業的認知深度,堅定了我投身環保的決心。”2023 級吳雨桐同學表示:“凈化廠的科技與環保融合令人震撼,從污水收集到排放的嚴謹流程凸顯水質凈化的艱辛與重要,也讓我深知環保人人有責。”2023 級凌昊同學則從專業學習角度分享體會:“首次全面了解污水處理流程,認識到工藝改進創新對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作用,為畢業設計提供新思路,同時明確實踐在化學學習中的不可或缺性,此次參觀為專業學習筑牢實踐根基。”
此次化學系企業走訪活動,不僅為學生搭建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平臺,拓寬了環保視野,也為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科研合作等方面開辟了新路徑,在世界環境日的背景下,為推動環保事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成為高校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的生動實踐案例。
